第一百五十二章 精兵简政

让你窝心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最新章节!

    这日早朝后,李纲、宗泽、许景衡及赵仁等人到崇政殿议事,几个人分别汇报了明年改元和秋税入库等情况。“陛下,现在中书和门下就三司、各监、各寺官员未定,缺额严重,导致政令不通,如何安排还请陛下示下!”李纲递上一份奏章说道。

    “中书和门下暂时没有适当人选,尚书省就辛苦一些!”赵柽赐座让众人坐下道,“三司所辖之事可暂入工部和户部;太常寺可并入礼部和内侍省,司农寺并入户部,将作监并入工部,军器监并入兵部;国子监、大理寺的人选,你们并吏部商议后上奏,宗正寺人选待我与上皇商议后再做定夺!”

    “臣等尊谕!”李纲施礼道,心中窃喜。

    三省独留尚书省,不但省去了文书辗转批复审核的繁琐,还可提高效率。三司之权仅次于中书和枢密院,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副使,三司使号称为“计相”,总理财政及工务的机构,侵夺原户部、工部职权分管全国的商税、户税、盐、铁和百官俸禄,以及各种修造和建筑等。

    现在九寺五监在元丰年间省并之后其实只剩下了五寺三监,如今官家虽未言裁撤,但是留而不设消其权并入各部,实则是变成了一监两寺,充实了六部之权,那么自己就是真正手握大权的宰相了。

    “各位臣工,如今是中兴之初,国事千头万绪,当以何事为先?”缓了一缓。赵柽问道。

    “陛下,三冗困扰本朝多年。当先改制!”李纲言道,殿中几人也点头称是。

    “嗯。三冗积弊是百年之事,一朝改之,当如何下手?”赵柽又问道,他看出这个事情上下已成共识。

    “陛下,治国先治吏,应先改革官制,以利政令通行,上下齐心!”李纲当先答道。

    “陛下以为清理三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现在外有女真人虎视眈眈。内有盗寇作乱,而三军凌乱,号令难行,当务之急是理清军制,重建禁军!”宗泽急急言道。

    “宗大人所言不差,现在京西、淮南流寇多达二十余股,少则数百人,多则数万,他们打家劫舍。攻州掠府,而地方却无力镇压,以致税赋被劫,漕粮无法北运。各地多有奏报,请朝廷出兵清剿!”赵仁也言道。

    “两位大人所言不虚,现在重兵云集京师。各军虽经整训仍有百万之众,鱼龙混杂。时有扰民之事发生,与地方官府也都有冲突。另外粮饷耗费巨大,府库空虚难以长久维持,切应早作打算,也可借机解决冗兵之弊!”李纲补充道。

    “军队乃是国之柱石,现在金军虽已暂退,但是亡我大宋之心不死,其必会卷土重来,禁军已然崩溃,厢军也已糜烂,不堪使用,乡兵缺乏训练,器械短缺,新军未整军完毕,全靠中兴军支撑,疲于奔命之下也不是长久之计!”许景衡也叹口气说道。

    “国经大难,如同再创,此也是清除积弊重整朝纲之良机,各位臣工皆是一时俊才,如能有所建树,必能青史留名,中兴大宋的大任就落在诸位身上了!”赵柽见话题逐渐转入正题,起身给他们施了个礼,先给了他们颗蜜枣吃了。

    “陛下,臣等不敢,愿尽全力!”皇帝给自己施礼,几位立刻惊了,诚惶诚恐地起身施礼答道,想当年赵匡胤登基后,诸位兄弟在他面前都是比较随便,宋太祖一次便趁宰相范质站立奏事时,密令撤座。等范质奏毕,才发现没有了位子,也不好意思讨回,于是成为定例。官家赐座已是恩宠,再给个礼哪里敢受,不过心中却也十分受用。

    “如今国中政局凌乱,政令不通,皆因令出多门,效率低下,已到了不变即要亡国的地步!”赵柽压压手,让众人坐下道,“我也知此事重大,阻力很大,但是我们肩负中兴大宋,造福百姓之责,即使前边是刀山火海也顾不得了!”

    “陛下有如此雄心,臣愿随陛下,即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赵仁起身施礼道,他作为官家的潜邸之臣,又是当年众兄弟之中官职最高的人,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挺陛下的,虽然这话说了不知道几次了,却都是出自真心的。

    “臣等愿随陛下共赴国难,虽死不惜!”李纲等人不知是被官家的情绪所感,还是形势所迫,齐齐答道,表了决心。

    “好,有诸位爱卿相助,定可实现富国强兵,迎候先帝,威震四夷,重振汉唐雄风的宏远!”赵柽十分满意他们的态度,现在是改革的关键时刻,这几个关键人物必须统一思想,否则他也不惜临阵换将。

    “请陛下示下!”众人再次施礼道,赵柽看着有些好笑,自己当了皇上真不一样了,自己说一句他们施回礼,跟他妈的小日本差不多了。

    “精兵简政,富国强军!”赵柽的指示很简单八个字便概括了,他知道自己要是攥着拳头让大家猜,不知道要猜到什么时候,还是让他们依旨办事吧!

    接下来,赵柽对自己的施政纲领对众人进行了解说。简政就是简化办事程序,消减不必要的部门、州县,减少官员,权职相符,逐步消除冗官;精兵就是改革军制,重建禁军,保留精兵,清除老弱,已达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赵柽对大宋的官职体系,办事程序虽有了解,但是谈不上精通,而且繁琐,这些事情便交由尚书省拟定条陈,再做定议。而他对军队却是十分了解,所以说得比较多。

    首先是明确枢密院和兵部的职责,对现有的部门和权责进行划分。兵部仍然归宰相领导,但职权有所加强,负责国防事宜及各种武装组织的建设和行政事务。包括各军的编制,兵员的招募和遣散、武学的建设、军卒的赏罚和升迁、军械的制造管理、后勤保障等事务。主官尚书由文官担任,侍郎则由武人担当。

    枢密院仍为军队的指挥机关,与尚书省互不统属,直接归皇帝领导,贯彻执行皇帝的命令和指示,主管部队的训练和指挥,军官的选用,拟定和组织实施战略战役计划和动员计划,指挥并部署协调各军种,镇抚司的作战行动。改三衙为步军司、马军司、水军司、军情司和辎重司,主官由武人担任。

    军队划分为禁兵、厢兵和乡兵。禁军仍为国家主要的国防力量,负责征战和守卫京都,归枢密院调遣。厢兵为地方部队,为当地州府的常备军,调归本府首官指挥,负责守护地方,维持治安,清剿反叛,守卫边防。乡兵为预备部队,由兵部负责召集管理,战时听从枢密院指挥调遣。

    而赵柽有对禁军和厢军的屯驻进行了说明,他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事区,依据轻重屯驻禁军,担负抵御侵略,守卫地方的职责,但是他们不归当地的行政长官领导,而是依然归枢密院领导和领导,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命令跨区作战,但是后勤又当地负责保障。

    厢军原则上只在本区屯驻,不能跨区行动,负责处置本区的治安、守护边防,跨境必须由皇帝下旨方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遇到外敌入侵之时,不至于陷入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避免像女真人入侵时长驱直入,各州县纷纷陷落的惨况重演,起到迟滞敌军进攻,为禁军调动赢得时间。

    另一个改革就是不再实施终生兵役制,而是根据军阶划分服役年限,以减少军中剩员,淘汰老弱,保持部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一并需要改动的就是士兵和军官的薪饷的改变。这些都需要详细的测算和计划,赵柽这个当皇帝的就不用亲力亲为了。

    官家的指示大家还需要时间消化领会,但是对皇帝的‘八字方针’还是同意的,其中细节就需要他们完善和详议。另外就是依照现在的情况加强、加快军队的整编和建设形成了统一,他们都是靖康之难的亲历者,当然明白一支强大军队存在的意义,不能仅仅因为金军暂退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宗泽和李纲对枢密院用武人为主官和提高军人的地位颇有微词,可官家的设计又没有违反家法,兵部分权、分设镇守司,地方文官调动厢军等措施,完全符合当初赵普所言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精神。更不违背太祖‘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的初衷。

    这让几个人又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分辨,而现在又正是内忧外患用兵之时,提高武人地位也有利于让他们尽职尽守,甘心为国而战,两人也便不再多言。他们不知道的是千年之后的社会政治制度经过无数次的选择,多数国家已经接受了这种‘军政分开,相互制约’的制度,而赵柽的改革正是后人总结出的精髓。(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