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思潮

典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穿越之女帝的荣光最新章节!

    关于民主的争论,荣郁芝也曾在报纸上看过类似的文章。但她平常实在太忙,看报纸都是一扫而过,几乎都只看标题的。而她又身处深宫,没听过茶肆的人议论这些,所以直到“民主”两个字在她面前出现的频率过高,她才注意到有关这个的辩论。

    辩论主要是北都大学的校长蒋岚和几本外文著作的译者林正之间展开,其他蹦跶着发表自己想法的人都像跳梁小丑似的,跟在他们两人身后瞎嚷嚷。林正是极力推崇民主的,而蒋岚却激烈地反对。

    荣郁芝本觉得奇怪,怎么会有人反对民主呢?无论何时听到,都应该觉得民主是个好东西才对吧。可是她之前也没好好看过那两人写的文章,也不知道蒋岚会这么反对。莫非是储志琦或是荣顺等人在后头捣鬼?

    好在很快就有报纸把他们两人的言论整合起来刊登了出来,荣郁芝也算是知道了他们争辩的顺序脉络。

    蒋岚是竭力反对民主的。在他的文章里,他异常激烈地表达了他对民主的担忧。他认为,治理一个国家,是极为繁琐的事情,非极有能力的人不能为。若是真的普及了民主,无论什么身份,都跳出来参与国政,那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尤其如今国朝内忧外患不断,若是推广了民主,到时候只是乱上加乱。民主,只有国家稳定繁荣了才值得推广。

    林正则是极力推崇民主的。他与蒋岚针锋相对,指责他是一个卖民求荣的黑心教育家。他认为,其一,作为一个人,生来就应该有权力参与国家政策等的制定。在文章中,他援引了许多他译注过的国外著作证明他这一论点。而其二,林正指出,若是一个国家被少数几个人操纵着,那么国民将会被蒙蔽,而若是当.权者制定了不利于民众的法令,大家也无力反对,只能尊崇。而只有民主,才能彻彻底底保护好人民的利益。

    两人各自占着自己的理儿,唇枪舌战驳斥对方。从报纸中透露出的信息荣郁芝看出来了,现在民主这个词已经是街头巷尾的人们茶余饭后必备的话题之一了。荣郁芝惊喜地发现,多数国人对于西方的新思想并没有表现出排斥,相反,他们无比热情地探讨着把这些思想用在国朝的利弊。

    除了民主之外,“自由”也成了每天必然出现在报纸上的关键字。自然,自由的认同度比民主来得高多了。不少“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言论,或是关于宁要“一箪食一瓢饮”的自由也不要锦衣荣华的约束的文章每天都有好几篇,一篇比一篇笔锋辛辣,慷慨激昂。

    当然,整个国朝的风气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不知道是谁率先提出的,如今国朝要求新,那么妇女的地位也应该有相应的提高。因为一个文明的国家,对女性也应该是尊重的。不管是国外的著作还是现在报刊上的言论,让大家都深觉,尊重女性才是新潮的事情。何况如今坐在龙椅上的那位,也是个女性不是?

    由此一来,以北都和江州为中心,年青人们纷纷开始倡导不纳妾,呼吁提高妇女地位,追求自由恋爱。当然,老一代的人是很不能接受这种想法的。在他们看来,尊重妻子没什么难的,就算不提,一般人家里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大家举案齐眉,和谐得很。可是不纳妾这就难了。他们当然知道妾室地位低,而现在在倡导女性地位。可这是别人的事儿,对自己家来说,传宗接代才是正经啊。

    就这样,报刊上出现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声音。他们针对那些外国著作,提出了不少寻找情.妇的外国贵族,以证明,既是是现在被捧上天的欧洲诸国,妇女地位也没那么高。

    此言一出,又是石破天惊激起了千层浪。但是,由于早先开设了不少女塾,因而文化素养很高的

    女性层出不穷,她们也撰文发表在报纸上,为女性争取权益。当然,这样的事情,关若辉和郑素琴肯定不甘落于人后,也洋洋洒洒写了不少文章刊发,希望让国朝成为一个真正有妻无妾的国家。

    荣郁芝也开始在各方协调推动,希望能够立法阻止人们纳妾,并且让那些非自愿的女子脱离奴籍和妓.女的身份。

    这样的情况,梁岑等等革.命党人士也是喜闻乐见的。他们也开始帮助宣扬尊重女性的好处,提出不要用“烈女”、“贞女”等等名头捆绑约束女性;更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为了家族能拥有贞节牌坊,逼寡妇自尽,或是将寡妇关在一个小房子里。

    很快,女性地位提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内阁与议会反应迅速,在开了几次会之后便正式宣布,日后男子不准纳妾;若是有人落罪,他族中女子也不应该被充入官.妓。而若是非自愿成为奴籍,并且想要脱离奴籍的,也可向地方长官申请脱离。

    此外,国朝政.府鼓励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若是女性不满意自己的伴侣,那么也和男性一样有权利提出离婚。此外,严禁逼迫寡妇自尽或是囚.禁寡妇,女性同男性一样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权。

    这些政策一出,女性和维新派的人们欢呼雀跃,更有人指出,这是靖朝建国以来最为鲜明有力的一场变革,是彻底将国家从封建□□的泥潭中拉扯出来的重要标志。

    而作为千年以来吸引选拔各地人才的科举考试,也很快就被彻底废黜了。学子们再也不用半辈子扑在怎么写八股文上头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将在受过开蒙教育后,分别被送入一些新式学堂中学习。在新式学堂里头,他们既要学习国学,更要学习不少西方先进的思想以及科技技术。等到学成之后,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来考各个衙门的官职,或是留校执教、进行研究。

    当然,与之相配套的就是教材的改革。学堂里学子读的书,不再单单是经史子集了,国外许多译作也是课本之一。除此以外,前瞻的学者们所写的各种文章也是莘莘学子的必读读物。因为这些教材,也开拓了国朝青年们的新思路,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新思潮。

    对于国朝这样一点点的进步,荣郁芝在报纸上都看见了,自然也表示自己喜闻乐见了。但是作为皇帝,她不能随意发表有倾向性的言论,所以她也不随意写文章支持某些人的观点。可尽管如此,她也是有召见部分先进人士的权力的。

    她先后召见了不少优秀的译者、学者,尤其是一些思想先进的年青人。有些人进宫之后与她交流了许多,也让她涨了不少见识。她便大手一挥,赐了不少人在宫内享有“双人肩辇”的待遇。

    从古至今,“楚王好细腰”的事情绝对不少。尽管思想再怎么先进活跃,被皇帝召见并赐了双人肩辇,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如此一来,大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更愿意朝这方面钻,报刊上那些思维的碰撞更加多了。

    国朝的新思想、新思潮如同雨后春笋,一点点在每个人心中扎根发芽。

    **

    近十一月的一天,西边祁丰已经带兵到了欧洲,和德意志一支小队伍的交锋中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也算是鼓舞了士气。这个消息传回国朝的时候,举国欢庆,报刊上国朝即将复兴的言论扑面而来。荣郁芝也受这样气氛感染,难得的放下了南书房那一叠叠文件,一摞摞堆积的书本,打算在室外好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吹吹风。

    一出南书房的门,荣郁芝就听“响城”更厉害了,大家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大晚上的,天竟照得和白日似的,红灯笼让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红色的外衣。

    跟在荣郁芝身后的宫人们心情也很好。毕竟国家打了胜仗,无论如何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就拿最近的来说,重压下的荣郁芝总算舒了口气,而他们作为宫人也就好伺候多了。

    梁崇婉平日再谨慎,碰上这样的好日子还是忍不住扬起了唇角。她仰起头吸了口南书房外的空气,只觉得心里无比舒畅。可等她缓缓睁开眼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却变了变。

    荣郁芝回过头,瞥见她的神情,疑惑道:“你怎么了。”

    梁崇婉粗粗喘了几口气,示意荣郁芝看向天上的月亮。荣郁芝顺着她伸出的手看去。

    就见一颗紫红色的彗星,正斜斜顶在月亮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