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蚕蜕》周年感言

杨咩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天蚕蜕最新章节!

    杨咩耋致读者:

    仅存的几十位看官,非常感谢你们,愿意一直坚定地跟随艾文的步伐来到金麒国。大家如此包容在下,以及我那种还十分不成熟的文笔。大家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磕磕绊绊地跟了我一百五十多章。这一年中,曾经出现过断更,也出现过小爆发,还出现过因为没时间校对,直接发错字连篇的草稿等现象。但是大家依旧支持着我,这令我感到十分欣慰。在下借此机会,向大家抱拳拱手,向众位的抬爱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这段ri子,其实是一段很难熬的ri子。由于本人近期一段时间,在事业上的挫折和生活上的屡屡碰壁,使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微妙的变化。再加之天蚕蜕的收藏数量就像弹簧,今天涨十个,明天可能就会掉十好几个。使我一直在深刻反省,并尝试修改自己的故事构思和剧情大纲。

    但是每当我抬起笔,都会反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做的么?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将整本小说变成一个集升级、打怪、刷ri常、把妹的通俗小说?!”

    经过长时间的犹豫,我给自己的答案却是坚定的,是否定的。因为我非常清楚自己要写些什么,要做些什么。而且我绝不会受到外力因素影响,而改变整部小说的灵魂,以及她内部深藏的引申含义。

    遥想当年某杂志对金庸先生的访谈,其中谈起关于《鹿鼎记》一书的创作意图。不得不说,金庸先生所给出的答案,令当时还有些血气方刚的在下咋舌。他的原话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说:金庸先生这次想要塑造角se并非什么大英雄,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市井无赖。他为了搏上位,通过灵光的头脑极尽所能使yin耍诈,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但是他在一个相对腐朽的社会环境中,却十分吃香,甚至是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而金庸先生本人,并不喜欢韦小宝的所作所为。

    不得不说,金庸先生对故事主人公韦小宝的看法,和当时同时看官的我的看法大相径庭。因为当时的我,却是先入为主的把韦小宝当成了自己在小说中的化身。有些时候,甚至是对他所做的许多下作的事情视而不见。反而是非常享受他的现状,那种身为上流社会贵族的荣耀感,以及不得不提的那七位国se天香的妻妾。

    随着时间的推移,鹿鼎记中的人物从我的jing神世界中逐渐淡出。我也开始反思自己这种发自内心的,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经过了数年之久的筹备,天蚕蜕一书的大纲才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并且,将她呈现在众位看官面前。

    各位可能会感觉到,我对整部小说的文体以及描写,随章节不同而产生了一些改变。也会明显发现有部分章节的对话,看起来很不成熟甚至是有些幼稚。实际上,这些却是我故意为之的。当然,收藏数的弹簧点也就在此处。

    就拿主人公艾文来说吧,故事开始于他十五岁那年,当然文中并没有明示。各位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应该如何说话,如何行事?如果我是别的小说作者,他完全可以少年老成;和强敌交手各种冷静;见到美女坐怀不乱却还要占尽便宜;无论出身如何背景如何他的言谈举止都要符合一个在校学生的心理成长期状态。

    但是,这还是艾文么?这么做,他倒是迎合了大多数看管的常态。可以引看官们,立刻进入角se,各就各位。然后适时地来两个挑衅的小子被他揍揍,最好再来两个必须是美女的家伙和他暧昧一下?

    我不得不说,我之所以塑造艾文这个角se。绝不是为了让众位看官们每天打开电脑和手机,点开天蚕蜕章节,进入那个玄幻的世界。刚一进入状态,就立刻痛揍几个让自己不爽的家伙,再和大群不知是哪里来的美女暧昧一番。暗爽过后,回到现实世界,再度陷入空虚、寂寞、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状态。

    小说中的人物,除了一副皮囊外,还要有灵魂。他们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有思想、有选择、有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人皆有不同,人人皆又相同。同样的一群人,未必同心,却能同力,听上去很疯狂,但这才是现实。现实并不虚幻,她就在我们身边。

    在小说中,我将人xing的丑陋无限夸大,同时又不失真善美的存在。所有角se的内心都充满了诱惑和矛盾,大家在一个充满矛盾的集合体中生存。有的人坚持,他做了好人;有的人一念之差,变成了坏人。这才是我创造他们的意义,因为,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天蚕蜕中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

    所以,仅仅是为了看文暗爽逃避现实,我的文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但是如果大家能够耐下xing子,继续看下去,或许,你会爱上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做个总结:天蚕蜕中绝不会出现大吊丝逆袭,抬手灭世界众女跪舔情节;更不会出现土肥圆穿越;空降宫廷当皇后独揽超纲,却能铸造太平盛世的美景。我们的艾文只会追随心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认为对的事情。他将会从一个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青年,再成长到壮年。但是,他的成长,并不单单是修为上的变化,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因为内心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完笔致谢!

    杨咩耋敬上